抗日战争时间起点和终点: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2日(共14年)
关于抗日战争的时间跨度,综合权威来源的表述如下:
一、时间起止的两种主流观点
1.14年抗战(1931-1945)
起点:以1931年九一八事变为标志,日本侵占中国东北,中国局部抗战开始。
终点:1945年9月2日日本在密苏里号战舰签署投降书,法律程序完成。
中国官方及主流历史学界采用此说法,强调从局部抵抗到全面抗战的连续性。
2.8年抗战(1937-1945)
起点:以1937年七七事变为全面抗战爆发节点。
终点:部分文献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为准,但法律意义上的结束仍为9月2日。
国际社会更常见此划分,聚焦全国性战争阶段。
二、关键依据与权威性分析
1.14年说的权威支持:
中国共产党党史资料同样采用1931-1945年表述。
2.争议背景:
时间差异源于对“抗战”范畴的理解——中国将东北义勇军等早期抵抗纳入,而国际视角更关注1937年后国民政府主导的全面战争。
三、重要补充说明
1.法律终战节点:尽管日本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投降,但9月2日签署投降书才是法律程序完成的标志,因此更权威的终点应为9月2日。
2.纪念日设定:中国立法将9月3日定为“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”,进一步佐证了以法律程序为准的立场。
结论:最权威且完整的表述是14年抗战(1931.9.18-1945.9.2),涵盖从局部抵抗到全面胜利的全过程,并得到中国官方和多数学术研究的支持。
· END ·